首页

女王sm视频出售

时间:2025-05-24 02:45:30 作者: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浏览量:10217

  联播+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起点。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考察。

  来到水稻田边,总书记仔细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春耕备耕等情况。他强调,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是总书记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开出的“良”方,对于推动我国形成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有着重要引领作用。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考察。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小小一粒种,直接关系着“中国饭碗”。

  良种,不仅是确保粮食高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营养品质需求的重要一环。

  说到育种,不得不提到海南南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提出,要把它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一片热土、一份叮嘱、一群育种专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

  如今,每年因种植南繁成果——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约8000万人;南繁成果之一的国产抗虫棉占全国市场份额99%以上,减少农药使用65万吨,直接带动增产累计650亿元……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早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以一粒种子生动阐释科技兴农的道理。

  从强调“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到要求“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再到“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总书记为中国种业创新发展谋篇布局。

△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观察种子样本。

  2023年,“农业强国”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其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作为重点工作被单独列出。

  本次春耕备耕考察,除了“良种”外,总书记也提到了“良法”和“良机”。

  良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包括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等。良机,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包括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和智能化农业科技装备等。

  在农耕作业中,“良法”和“良机”相互配合,不仅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匡天来就曾感慨:“现在种田不像以前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种田的好帮手,我们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了。”

  在黑龙江一家农服植保公司,无人机操作员顾嘉健赞叹:“多光谱成像就像人用医疗器械体检一样,精准成像。可以通过对地块苗情实时扫描,根据作物长势确定施肥方案,科学精准变量喷施叶面肥,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2024年3月18日,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图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机。

  匡天来与顾嘉健这份感慨的背后,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劳动者依靠“良法”和“良机”解放双手,日子越过越轻松,土地回报率越来越丰厚的生动现实。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如果说良种、良法、良机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助力,那么良田必然是最大的基本盘。

  2023年7月,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省级党委和政府得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真正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良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肥沃的田地、优质的土壤条件不仅能保障作物健康生长,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如果没有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作用将无处施展,但如果四者深度融合、通力协作,则荒地也能变宝地。

  河北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这里曾是大片的盐碱荒地。近年来,当地通过培育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改良生产栽培技术,盐碱地逐步变身“大粮仓”。

  2023年5月,总书记来到河北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

  望着广袤的田野,总书记说:“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算了这样一笔账: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

  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吃上饭、吃饱饭、吃好饭?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意味着我们要在选育和推广良种的同时,注重良法的应用和创新;在推广和使用良机的同时,加强良田的建设、修复和保护。一个“良”字,蕴含的是对科学、科技、科研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度思考。

  新的一年,从南到北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在希望的田野上渐次推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用好“良”方,就能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向着农业强国大踏步迈进!

  总监制|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王敬东

  主 编|李璇

  编 辑|孙晓媛

  视 觉|张紫曦

  校 对|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梁雅琴 毛长志 闫田田

  出 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被船只撞断 有车辆落水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肯定,同时强调:“作为长江上游城市,要强化上游担当,不能沿江‘开黑店’、排污水,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

南非知名社团呼吁政府加强枪支监管 杜绝枪击事件频发

路透社报道,巴基斯坦军队当日对阿富汗帕克蒂亚省和霍斯特省内的目标发动空袭。阿富汗塔利班的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Zabihullah Mujahid)称,空袭造成5名妇女和3名儿童死亡。他指责空袭是对阿富汗领土和主权的侵犯,将会带来“恶劣后果”。

(两会速递)农业农村部部长: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93公斤

双方同时讨论了当前的地缘政治危机。除重申支持乌克兰之外,对于新一轮巴以冲突,双方亦再度呼吁紧急停火,并表示坚定致力于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两国方案”。

“喜洋洋”“乐融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是这对中华白海豚

刘菊娇认为,目前部分地区公办托育机构较少,而民营托育机构因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高,导致收费相对较高,同时保育师力量薄弱,从业人员大多从幼师队伍中转岗而来,对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服务需求有差距。

中国男足转战津门 “伊家军”面临挑战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2019年、2021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向中关村论坛致贺,强调“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总书记对中关村的要求,蕴含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长远谋划。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